【佛教入門 】佛陀的教化工作--傳道的開始

佛陀初轉法輪,是在鹿野苑向五位苦行者,說了解脫法門,允許他們成為弟子,並稱「善來比丘」,他們便成了自然得戒的比丘弟子。在此五人之中,以阿若憍陳如的悟性最快,聽了佛陀的教法之後,隨即證到了阿羅漢果,其他四人,也在不久之間,證了阿羅漢果。

度了五位比丘之後,接著又在婆羅奈斯的近郊,開始了佛陀的公開教化。那是由於一位出身高貴的青年,耶舍(Yaśa)的從佛入道,他的親友數十人,也加入了佛教的僧團。滿慈子(Pūrṇa-maitrāyaṇī-putra)、大迦旃延(Mahā-kātyāyana)等人,也於先後捨離外道,進入了佛法。他們在鹿野苑中,度過了第一個雨季的安居生活,也就是在五個月之後,包括幾位在家弟子,已達六十人之多。而且,佛教的僧團之中,固然歡迎高等階級的婆羅門族,同時也歡迎最下級的賤民出家。在聽法之時的位次尊卑,是依出家的先後,不依在俗的種族階級,也不依年歲的老幼。

可是,佛的教法,不限於佛陀來宣說,而是更盼佛的弟子們,將各自所聞所知所見的佛教法門,向廣大的人間社會,作普遍和深入的闡揚。故在第一個雨季的安居生活終了,佛陀便對弟子們說:「比丘們!我已脫離了人天的一切束縛;你們也是一樣。比丘們!為了許多人們的幸福和利益,去遊行吧。不要兩個人走在一起。說出你們已聞的勝法,開示清淨的生活。若不聞法,就此死滅;若得聞法,雖為悟者,亦入於世。」

因為這些比丘,幾乎絕大多數,是婆羅門教的教徒出身,多已有了宗教知識和宗教經驗的基礎,故在經過佛陀於五個月的時間,予以開導和訓示之後,即能負起個別弘揚佛教的使命。

佛陀遣發了弟子們,分別到四方去傳道之後,他自己則到了優婁頻羅村(Uruvelā-senāni),化度了拜火的外道優婁頻羅迦葉(Uruvilvā-kāśyapa),和他的兩個弟弟那提迦葉(Nadī-kāśyapa)伽耶迦葉(Cayā-Kāśyapa),以及他們三人的弟子,共計一千人。

根據佛典記載,釋尊出家之後,尚未進入苦行林之前,曾去摩揭陀(Magadha)國,見了頻婆沙羅(Bimbi-sāra)王,王願以一半的國土贈送給釋迦太子,勸他不要出家,但被婉拒了,王即提出請求,希望釋尊於成道之後,再來度他。因此, 為了實踐當時的諾言,佛陀於化度三位迦葉之後,便率同他們到了摩揭陀國的國都王舍城(Rāja-gṛha),住於城郊竹林裡。由於佛陀化度了當時頗負盛望的三迦葉,沒有多久,對於佛陀的讚頌之聲,便傳遍了整個的王舍城。國王聞悉釋尊已經成道,立即趕到竹林之中,聽佛陀說法,大為歡喜,並於第二天,邀請佛陀以及一千多位比丘,進入王宮應供。城郊的那片竹林,為迦蘭陀(Kalandaka)長者所有,也受佛陀的感化,把它奉獻出來,王即在此竹林之中,為佛及僧,建造了僧房,這是佛教史上第一所有名的大道場。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佛教入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聽香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