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婆離尊者

法華經中說:「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的是使開佛知見故,示現於世;為示佛陀的知見故,出現於世;為使眾生悟佛陀的知見故,出現於世;為使眾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總之佛陀慈悲,世上一切因緣和合而呈現的萬法林林總總,不外是想假借種種現象,令觀察敏銳的世人,去覺察出一些什麼,不致沉淪於顛倒夢想的苦海,頭出頭沒。

印度它是一個階級劃分非常嚴格的國家,人打從一出生開始就帶著色彩,因為印度人有四大等級,婆羅門最高等,因為他們深信人是有業的,造作是業、承受是果,所以凡是能夠投生到婆羅門教家庭的人,他的業應該是最輕的,最具修行者高貴的血統,其次是投身於帝王家的剎帝利族群,再來是從事於農工商業行為的吠舍階級,最卑微是以勞力償他,成為前二種種族家所差遣使用的勞力族群,以封建社會的形態來說,就是貴族家的奴隸和僕人。

佛陀為了顯示一切法的真正面目,一切還其自然,是因、是緣、是自然性,但也非因、非緣、非自然性,所以佛教裡面所講的一些道理,原來都不離於印度原來的信仰;好比業及因果等,只是佛陀還其一切事物的原本,他所突顯出來的精神和意義卻是特別的。我們看優婆離便是出生於最貧微的首陀羅族,印度人的姓氏有時就標明了色彩,比方迦葉就是高貴的婆羅門族,而優婆離就是卑賤的首陀羅族,他的職務就是專門為貴族剃鬚洗髮的。

有關優婆離的記載,在相關性的資料當中,我們可以發現至少就有四條,但中間有二條可以顯示他是同一位優婆離,一條是楞嚴經裡面記載,在二十五圓通章裡面優婆離尊者自敘,自己敘述他修行的心路歷程,中間提到我親隨佛,逾城出家,可見優婆離在家的時候,就相當於佛陀的貼身侍衛。

楞嚴經裡面的記載,是我們可以對優婆離認識的一手資料,另外一份資料是律部中,毗尼母經裡提到佛陀度他的親弟弟出家以後,後出家的為了要尊敬先出家的,所以要一一頂禮在前面出家的,一則以表示謙恭,另則也表示了藉著自己進入僧團以後服從紀律的開始。

當佛陀弟弟站在優婆離尊者前面的時候,他一看,你是我家以前的佣人,我怎麼還要跟你頂禮呢?他傲慢心一起,他就受不了,這時佛陀就教化他說: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江湖河流的水流到大海就都有了鹹味,印度四姓種族出家以後,來到我的門下修行,就都是我的弟子,同為釋姓不再有身份的差別,你必須放下自心起的一種分別意識,要謙虛的接受、接受他,他是比你先出家的修行人。

佛陀弟弟一聽,果然他就能夠接受了,於是他放下了自我,向優婆離尊者頂禮下去。優婆離尊者所顯示的意義,不止於這一點,他自己修行上傑出的表現,真是持戒精嚴、莊嚴第一,也許正因為優婆離是首陀羅身份的關係吧?他一聽佛陀說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時候,他就很容易的領會,一切的行止威儀都能夠中矩合度。

所以以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語的性業,是最根本造作的一種業識的性,和不飲酒的遮業,因為飲酒對於造作的那個業來講,它算是一種遮業,這種遮業就是說它會把人的善性遮住,或是會讓人家喝了酒之後,我們說會昏糊失去智慧,使本性迷惘,對於判斷是非能力都微薄了、都昏糊了,所以它是一種遮善之業。佛陀跟他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當下,以及談到戒律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他當下就能契領那個精神,一時清淨而身心寂滅,很快地他就證到了阿羅漢果;所以佛陀的十大弟子當中,他是持戒第一。持戒第一,便首推優婆離尊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聽香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