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三無漏學  

聖法法師

 

妙法蓮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綠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不是小事。「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若開了佛知見,你的心就清淨了﹔假如佛知見未曾開,你的心都不得清淨。心不淨就是凡夫,心清淨就明心,明心見性就成佛。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是很現成的,最要緊的是自己要有個清淨心。心不清淨,你不能明心﹔水不清淨,你看不到水﹔水清淨,你就看得到水,水的本來面目是清淨的嘛!水濁呢?又怎能見到水的本來面目呢!就如中國長江對面的黃海,完全是黃水,這並不是水的本來面目,那是很多泥沙來混這個水,於是水就不清淨了,我們就看不到水的本相。

 

我們的心亦復如是,人人自已問自己,有沒有煩惱啊?有。多不多?好多哦!不念佛好像沒煩惱,一念起佛來,煩惱就更多﹔不誦經也好像沒煩惱,一誦起經來,怎麼煩惱就出來了。唉!人人就知道有煩惱,有煩惱為什麼不度它呢?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去度呢?所以釋迦牟尼佛就來度我們的煩惱。

 

有煩惱就作業,有業就有生死,所以佛教不離戒定慧三無漏學。首先就說戒,煩惱一定教我們作業,我們不隨煩惱去作業,這就名為戒。煩惱叫我們去貪,不貪﹔煩惱叫我殺生,不殺﹔煩惱叫我吃肉,不吃。那不就是戒了!煩惱叫我妄語、不妄﹔叫我喝酒,不喝﹔叫我打人,不打,這完全都是戒。打人就是作業,你打人一棒,可能人家打回你三十棒,要連本帶利的嘛!你布施時都懂得說,捨一得萬報,捨一個錢,有萬個錢的果報,一本萬利。所以我們不隨煩惱作業,那就是受持佛的戒了。

 

很多人都說﹕什麼叫做戒啊?我們不須要受戒。你若不受戒,就會作業了。出家的目的是要了生死,不作生死的業,所以出家人受的戒律特别多﹔在家居士就怕失人身,因此有五條戒。五戒不持,人天路絕,人間天上沒有你的份。你若想得人身,一定要守這五條戒,五戒者,不作業也。

 

我們人人要認識自己的心,現在我們的心都不是有個佛心,如果人人都有個佛心的話,那天下就太平了,這個世界也不致於亂成那麽厲害。現在人的心完全都是人心,人心就有是非,有人我,只自己顧自己,處處要佔便宜而不前利人,通通是人心。

 

人心就造業,所以不要聽信這個心的話。四十二章經文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心,你這個心是煩惱心,不可以相信、順著這個煩惱心就會作業,世尊就怕我們作業,因此教我們持戒。不殺就不作業了,這就是戒。看到有黃金,正好又运沒人在,用隻手拿來囉!不與而取,這就屬於偷盜。不偷,不殺,不食,不妄,這完全都是戒。

 

那麼戒是什麼?戒的處啊!叫我們不作業。如果你殺生,將來就會被人反殺回來﹔你吃肉,將來也會被人反吃回來﹔你偷人家的錢,將來是要還債的。所以不要隨煩惱去作業,這就名之為戒。

 

那麼單單是戒,夠嗎?不夠的。你還有煩惱,煩惱很容易令你作業、破戒﹔作業就破戒,破戒就作業。煩惱是不是本來就有的呢?煩惱是可以空的,當煩惱不生的時候,這就是定。

 

第二就求定,先講戒而再講定。香港的人,你叫他受戒很容易,很多人都受過五戒,殺、盜、淫、妄、酒,五條戒都不錯啊!可是定就不夠了,沒有四禪八定,所以他的妄想心都還在,如果貪瞋癡的妄心不起不生,這就名為定,沒有了妄想就稱為定。

 

很多人又說我們要學定。很容易!你不打妄想,就有定了。一分鐘不打妄想就一分鐘有定,十分鐘不打妄想就十分鐘有定,一刻鐘不打妄想就一刻鐘有定,我們禪和子坐香,一個小時都不打妄想就有一個小時的定,你去什麼地方求定呢?你的心不打妄想,你就有定,有定妄想就不生了。

 

海裡頭若有定,就不會有波浪﹔如果沒有定,那波浪就湧起來,千濤萬浪!皆由於這個海未曾有定。如果有定,它就沒有波浪,就是止水了。黃河三千年,一度清,這就沒波浪﹔河晏海清,這就是沒波浪。我們的心亦復如是,沒有之妄想就有定。你不妨自己學一下,一分鐘不打妄想,十分鐘不打妄想,半個小時不打妄想,一個小時都不打妄想,你就有一個小時的定了。雖然妄想能令你造罪,若能持戒,不隨妄想告罪,妄想不生就有定﹔有定妄想就不生,這就是定學。

 

第三就求慧。怎麼個求慧法呢?認得妄想的本來面目,認得煩惱的本來面目,認得自已的本來面目,這就名為智慧。而不是說我沒有妄想那就是有智慧了,沒妄想都未必認得自己的本來面目啊!石頭也沒有妄想,它又何曾認得自已的本來面目呢!花也都沒有妄想,可是它又何曾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呢!色即是空,到那個時候也就認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六祖壇經中六祖菩薩說﹕「一切法不離自性。」六祖是位祖師,他說一切法,未曾離開自性。離開自性說法就名為相說,他未曾離開自性而說法則名為性說。六祖可以這樣講,但是我們離六祖可還差的遠了,我們不能說不離自性而說法。但是我有一個經驗,將說法整個來觀,就如觀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脾、心、肝、肺、胃、大腸、小腸、五臟六腑,一起來觀,這就名為整個來觀。就好像我們到太平山頂來觀整個香港,中環、上環、北角、銅鑼灣、九龍,一下子一起來觀,這樣就是整個來觀。

 

整個來觀就不會支離破碎,整個來觀你也就不會有執著,你可能會有辯才。我們只能以整個來觀,來觀這個佛法,是不是啊?六祖當年說一切法不離自性、但是我們未曾見性,不可以說一切法不離自性,我們很慚愧!未曾做得到。但是我們研究佛法,將佛法整體來觀。就如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整個世界來觀,整個國家來觀,整個社會來觀,整個家庭來觀,我們就不會因一小部份而起執著,就會為整個大體來設想,這樣將來你對佛法亦多少有好處。

 

今天我向各位講佛法,不離戒定慧三無漏學。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戒定慧,無論你是禪宗也好。禪宗大德到底有沒有犯戒啊?根本就沒有犯戒。禪宗大德的心到底有沒有動啊?根本都沒有動。禪宗大德未曾悟道則己,一悟道就有般若智慧,所以也是戒定慧三無漏學。

 

禪宗如是,淨土宗亦然。你念阿彌陀佛,你就不會作業。心裡有一個阿彌陀佛,叫你罵人,你都不好意思罵,是不是啊?心裡頭有個阿彌陀佛,當你見到壞人,慈悲心一生,你不想布施,也都要布施了﹔有一個阿彌陀佛,那你想發脾氣,也就不發脾氣了。有這個阿彌陀佛呢!那麼有得貪,你卻不貪,這就是戒。所以念佛法門,也末曾離開戒。

 

念佛法門能夠減少我們的妄想,我們有妄想,念佛就念不好﹔若念佛念得好,肯定沒妄想。心即佛,佛即心,心佛打成一片,所以念佛沒妄想,這就是定。念佛,花開見佛,悟無生法忍,那時就有慧了。所以禪宗不離戒定慧,淨土宗也不離戒定慧。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世尊一說法,無量的人天悟道。世尊第一次說法,就度五比丘證阿羅漢果,八萬天人悟無生法忍。世尊在世時,不但度無量的眾生得道,自己也得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聽香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