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賢劫第四尊。姓剎利,父淨飯天,母大清淨妙。位登補處,生兜率天上,名曰勝善天人,亦名護明大士。度諸天眾,說補處行,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

普耀經云:「佛出生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蓮華,自然捧雙足,東西及南北各行於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師子吼聲,上下及四維無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歲四月八日也。

至四十四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當復何遇,即於四門遊觀,見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終可厭離;於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於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已,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於檀特山中修道,始於阿藍迦藍處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捨;復至鬱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捨;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於六年。故經云:「以無心意無授行而悉摧伏諸外道,先歷試邪法,示諸方便,發諸異見,令至菩提。」故普集經云:「菩薩於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佛,號天人師,時年三十矣。」即穆王四年,癸未歲也。

既而於鹿野苑中,為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而論道果,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後告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而說偈言:「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梨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迦葉聞偈,頭面禮足曰:「善哉!善哉!我當依敕,恭順佛故。」爾時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諸大眾,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右脅累足,泊然宴寂;復從棺起為母說法,特示雙足化婆耆,并說無常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時諸弟子即以香薪競荼毗之,燼後,金棺如故。

爾時大眾即於佛前以偈讚曰:「凡俗諸猛熾,何能致火爇,請尊三昧火,闍維金色身。」爾時金棺從座而舉,高七多羅樹;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須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三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也。

自世尊滅後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後漢永平十年,戊辰歲也。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人,事,物,理;相互間生起因緣法則,構成某一作用;無論是世出世間的,通可稱之謂:「法」。否則,僅只是人,是事,是物,是理;也就是森羅萬有,種種存在的現象。

世尊降世,一大事因緣,無非是為了人、事、物、理的問題,依法說法,應病與藥;當他來此娑婆世界,不過如此的來;住世四十九年,大轉法輪,仍然如此的去。末了,他交代幾句話:
如果有所說法,他不曾說一字。
如果有所度眾,他不曾度一人。
倘若,後世人能解如來義。
倘若,確知一切有為法。
染是污,執是著,不得清淨。
無智亦無得,無所得故。

因此,警告末世行者:
如此的來,帶著業,汝當知。
如此的去,轉業成道,究竟圓滿。

行者大德!飽因餓止,餓為未食;飽餓之間,有一大事因緣,那就是:
是食。是法。

誰飽誰餓?誰食不食?造作者是誰?說理者是誰?發明「食」與飽餓攸關的又是誰?這一連串的疑問,總不外是:
人、事、物、理。

但是,世尊言覺,肯定於「法」;憑藉的就是一連串的疑問,標出來:
信、願、解、行。
戒、定、慧、證。
如何?法本如何?法如何?無法如何?
知見立,知人、知事、知物、知理。

無知者,人是人,事是事,物是物,理是理。
如何?知?無知?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聽香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