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尊者

阿難又叫阿難陀,意為喜慶,釋迦牟尼的堂弟,在釋迦諸兄弟中,他的年齡最小。相傳阿難誕生在釋迦牟尼修行成道的時期。阿難有一個親哥哥叫提婆達多,也是佛教中的著名人物,曾隨釋迦出家,後來因在戒律修行方面與釋迦意見相左而反對釋迦領導的佛教僧團,並且自己成立教團,使得佛教僧團產生了最初的分裂。

釋迦成道後,在各處巡行教化,宣導他的教義主張。後來他回到家鄉迦毗羅衛國,度化他的妻子、兒子和一些親屬。釋迦族子弟中許多人信奉了他教義,並跟隨他出家,阿難就是其中之一。

 

釋迦牟尼在各處宣傳佛法,身邊需人陪伴隨行,隨著年歲增長,日常起居也需人侍奉。起先他沒有固定的侍者,舍利弗、目犍連都曾侍奉過他。釋迦五十五歲時,需要有一個常隨侍者,他選中了阿難擔當此任。因為阿難當時只時只有二十多歲,年輕、健康、手腳靈便,而且強記博聞。凡佛所說,他都能準確記憶。此後二十多年,他與釋迦形影相隨,基本上參與了釋迦牟尼後半生的所有傳教活動。因此他在釋迦的十大子弟中被稱為「多聞第一」。

 

相傳阿難因要侍奉釋迦的飲食起居,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宗教修行,故釋迦在世時他雖然經常聽聞佛法,卻未能證得阿羅漢果位(聲聞弟子的最高修行境界)。釋迦去世後,弟子們相聚,商量舉行會誦,誦出佛陀所說之法,當時主持其事的大弟子摩訶迦葉以阿難未得羅漢果為理由,拒絕他參加這一聚會,這使阿難非常傷心,受到很大的刺激。他下決心奮發修行,終於在聚會前一天晚上臨睡時,在頭碰上枕頭的一瞬間忽然大悟,證得了阿羅漢果,從而獲得了參加集會的資格。

 

釋迦去世後,阿難與摩訶迦葉一起領導了佛教僧團的活動,在相當長的時期維持著教團的生存和發展。他最後逝世於摩竭陀國與毗舍離國交界處的恒河邊。遺骸分別由兩國建塔奉。公元七世紀前半葉,中國唐代人玄奘去印度巡禮時,還見到了這一遺蹟。

 

在中國佛教寺院或石窟、雕塑、壁畫中,阿難往往被塑成正在合掌禮佛的年青僧人,與摩訶迦葉一起侍立在釋迦佛的兩邊,構成「一佛二弟子」的格局。

~~~~~~~~~~~~~~~~~~~~~~~~~~~~~~~~~~~~~~~~~~~~~~~~~~~~~~~~~~~~~~~~~~~~

 

 

阿難尊者

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剎帝利,父斛飯王,實佛之從弟也。梵語阿難陀,此云慶喜,亦云歡喜,如來成道夜生,因為之名。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嘗所讚歎;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傳器,佛乃命為侍者。

後阿闍世王白言:「仁者,如來、迦葉尊勝二師皆已涅槃,而我多故,悉不能,仁者般涅槃時,願垂告別。」阿難許之。後自念言:「我身危脆,猶如聚沫,況復衰老,豈堪長久?」又念:「阿闍世王與吾有約。」乃詣王宮告之曰:「吾欲入涅槃,來辭耳。」

門者曰:「王寢,不可以聞。」
阿難曰:「俟王覺時,當為我說。」

時阿闍世王夢中見一寶蓋,七寶嚴飾,千萬億眾圍繞瞻仰,俄而風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寶瓔珞悉墜於地,心甚驚異。既寤,門者具白上事;王聞語已,失聲號慟,哀感天地,即至毗舍離城,見阿難在恒河中流跏趺而坐。王乃作禮而說偈言:「稽首三界尊,棄我而至此;暫憑悲願力,且莫般涅槃。」

時毗舍離王亦在河側,復說偈言:「尊者一何速,而歸寂滅場;願住須臾間,而受於供養。」

爾時阿難見二國王咸來勸請,乃說偈言:「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涅槃當我淨,而無諸有故。」

阿難復念:「我若偏向一國而般涅槃,諸國爭競,無有是處,應以平等度諸有情。」遂於恒河中流將入寂滅。

是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雪山中有五百仙人睹茲瑞應,飛空而至,禮阿難足,胡跪白言:「我於長老當證佛法,願垂大慈度脫我等。」阿難默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為其仙眾說諸大法。

阿難復念:「先所度脫弟子應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從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眾中有二羅漢,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阿難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來以大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用傳於汝,汝受吾教,當聽偈言:
『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阿難付法眼藏竟,踊身虛空,作十八變,入風奮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羅龍宮,一分奉毗舍離龍王,一分奉阿闍世王;各造寶塔而供養之。
乃厲王十一年,癸巳歲也。

本來付有法 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 悟了無無法

有所作為,於理於事;事理無礙,自由自在。於法有所付出之時,不可能離於理事;可見面對理事,有所行為,總歸為了排除障礙。

這種種,無非有為之法。
何言無法?
從有為於理事的突破,待諸障礙銷除,理事圓通之際;於法而言,入達無法之境,猶若湖海起波浪,風平浪靜之時。或謂:湖海因何起波浪?若言是風,無水不起;若言風與水,則何者是因,何者是緣,誰為其主宰者?對曰:

水,是因。
風,是緣。
湖海,是自然性。
一旦風平浪靜之時:
水,非因。
風,非緣。
湖海,非自然性。
水、風、湖海未顯之時?
水,是因是緣是自然性。
風,是因是緣是自然性。
湖海,是因是緣是自然性。
假使,水、風、湖海之名也無時?
非因,非緣,非自然性。

如是知,如是見,如是深解,則能發明:
有法──緣起。
無法──過程。
無無法──功德聚。
識取了麼?切莫忘了自己。

~~~~~~~~~~~~~~~~~~~~~~~~~~~~~~~~~~~~~~~~~~~~~~~~~~~~~~~~~~~~~~~~~~~~


摩訶迦葉與阿難

根據大梵天問佛決疑經裡面記載,佛陀有一次在靈山會上只拈了一朵花而不說話,大家都不懂佛陀的意思,只有迦葉尊者展顏微笑,佛陀就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阿難副二。」今天這部經在大藏經中已經被抽出去了,可是在宋朝王安石的時候他曾經看過的,而這一段公案也因王安石的介紹而流傳了人間。

佛陀入滅以後,迦葉尊者承佛付囑為佛陀心印的接法人,所以很多教相上的事宜,也由迦葉尊者來統籌處理。好比經藏、律藏的結集,迦葉尊者先犍稚集眾,聲振天下,所有的阿羅漢都到齊了,迦葉尊者共挑集了上座,連他自己在內一共九百九十九個人,本來要一千名的,其他的上座建議留一個名額給阿難,因為阿難隨侍在佛陀身邊,他是佛陀的侍者,見聞廣、記憶強,結集經典不能少了他。

但是因為他還沒有證果,所以當一千人集會的時候,迦葉尊者就在大家面前有意激發阿難,於是數落他六大罪狀,責問他——

迦葉尊者:「你做佛陀侍者,有一次佛陀身體不舒服,走累了在樹下休息,想喝水,你為什麼不舀水給佛陀喝呢?」
阿難說:「雖然河水就在鄰近,但是因為剛剛有一大隊人馬,將近五百輛車馬經過,把河水弄髒了,一時它澄清不下來,所以我沒有辦法舀乾淨的水給佛陀喝,並不是我故意讓佛陀口渴,沒水喝。」
迦葉尊者說:「佛陀是一個證果的聖人,還怕喝髒水嗎?你不讓佛陀喝水是你的過失,這是你的一大罪過。」
阿難說:「我心裡只有敬意沒有過失,但是我尊敬你的德養和教誨,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對阿難說:「佛陀涅槃以後,你讓女眾比丘尼看佛陀的遺體,而且還讓她們把佛陀的腳弄髒了,這是大不敬,也是你第二件罪過。」
阿難說:「佛陀入滅大家都很悲傷,女人更是感情脆弱,是她們悲傷啼哭的眼淚弄髒了手,以致弄髒了佛陀的腳,並不是故意的。我心無不敬,而且也只有這麼做才是辦法,但是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說:「你向佛陀求情,准許女子出家,使正法減少五百年,並且使許多莊嚴的事變質,使檀越降低了熱誠、信心,不再護持,減損福德因緣,這是你的第三件罪過。」
阿難說:「世尊的姨媽瞿曇彌,她有撫養佛陀成長的大恩,瞿曇彌懇切哀求,誰能無動於衷呢?這實在是不得已的事,但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說:「你為佛陀縫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僧人穿的大衣袈娑)…,你在為佛陀縫僧伽梨的時候,竟然用腳踩著縫它,這是你第四件罪過。」
阿難說:「我並不是憍慢不恭敬,因為我當時私下,找不到人來幫忙我抓著把袈娑撐平,我只得用腳幫忙,我心念無過。但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接著說:「佛陀在入涅槃之前,有一次曾問你,而且問了你三次,佛陀是不是該住世一劫或是更長的時間,你竟然都默不吭聲,讓天魔有機可乘,竟然答應佛陀這麼快就入涅槃,這是你第五件大過。」
阿難說:「我實在不是有心這麼做,當時我正在打坐,因為功夫不深被天魔干擾,有意矇蔽我,讓我聽不到佛陀的問話,實在不是我所心願的,我不是有意這麼做。但是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說:「佛陀曾說過一些雜碎、一些雜瑣、細碎的戒律要改掉,佛陀入滅的時候你竟然不問佛陀,不問佛陀雜碎戒指的是那些?這是第六件大過。」
阿難說:「當時我因悲傷過度,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也忘了有這件事情該問佛陀,不是我故意不問的,我不是有心犯錯。但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佛陀入滅,迦葉尊者發揮對阿難亦師亦友的情誼,在嚴格戒行莊嚴的要求下,讓阿難當眾懺悔而得到清淨,並刺激他精進辦道,說九百九十九人在這裡等候你,你趕快去用功早點回來報到。

阿難不是一位泛泛者,其實他說自己致力多聞未全道力,但是真正用起功來,也是在一日間,就在身疲力竭要倒下睡覺的那一剎那,他終於悟道而證得阿羅漢果,終於回到現場,完成了經藏結集的莊嚴功德。

~~~~~~~~~~~~~~~~~~~~~~~~~~~~~~~~~~~~~~~~~~~~~~~~~~~~~~~~~~~~~~~~~~~

多聞第一的阿難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關於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當時的教團,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阿難陀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教團,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釋種七王子出家時,阿難陀以最小的年齡,參予其中。

 

阿難陀的父親是白飯王,提婆達多就是阿難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夠在童年時加入僧團 可以說就是佛陀的希望。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一生事業中最要緊的就是物色繼承的人選,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後不久,他就選上了阿難陀。因此,當機緣成熟時,阿難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團,追隨佛陀,一直侍奉在佛陀身邊。

 

佛經中對阿難陀的讚揚很多。《增一阿含經》說他「知道時機,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沒有疑問,記憶中的事不會遺忘,而且學識廣博又多聞,能忍而敬奉聖人。」

 

在教團裡漸漸長大的阿難陀,有著溫和慈悲的天性,以及動人的俊容。他是教團裡裡外外最受女眾尊敬的人,對比丘尼,他盡心關切;對在俗的信女,他給予安慰。也因為有阿難陀的請求,僧團才有女眾出家。

 

因為阿難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紹隆佛種的人,為了讓阿難陀能夠把持自己,專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難陀做自己的侍者。

 

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經五十三歲了,那時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難陀被選為佛陀的侍者。在這以前,佛陀沒有常隨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諸比丘輪流。

 

這時目犍連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來勸阿難陀道:

 

「阿難陀比丘!佛陀的意思是要你做他的侍者,譬如樓閣東面開窗,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輕有為,聰明溫和,我們希望你能夠承擔!」

 

阿難陀聽後,以任重而推辭,經過目犍連、舍利弗的勸說,阿難陀提出三個條件:

 

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不要穿著。

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他不侍奉前去。

三、不是去見佛陀的時候,他不去見,此外都願侍奉佛陀。

 

目犍連和舍利弗把阿難陀的意思轉呈給佛陀,並向佛陀轉達阿難陀的條件,佛陀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非常歡喜的讚歎道:

 

「阿難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為了避免譏嫌,定必要的預防。因為阿難陀比丘是怕別人批評,說阿難陀是為了穿衣、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預防,才有這樣的要求。」

 

從此阿難陀就做了佛陀的侍者,這時他的年齡也只二十多歲。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五年的歲月裡,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動,依教奉行,並跟隨在佛陀的身後,到各地弘化。以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難陀的心中。

 

年輕的阿難陀,每天跟隨著佛陀,儼然成為佛陀與諸比丘之間的調和者。在僧團裡,他經常保持著謙虛、虔敬、慚愧的心理。有不少的信眾,都因為阿難陀的關係皈依了佛教。

 

阿難陀集虔誠、質樸、勤勞、謹慎、謙虛、廉潔、守戒、寡欲、敏慧於一身,對佛法的了解也最為透徹,可足他在佛門的地位卻不高。四大聲聞,十六羅漢中都沒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學多聞第一,也就是知識最淵博的弟子,但是卻排在最後一位。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動歸靜,佛陀宣布將在迦毗羅衛城三十餘里的拘尸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槃。阿難陀跪在佛陀的旁邊,輕輕的問道:

 

「佛陀!我們以後對女眾應採取什麼態度?請佛陀再說一次給我聽!」

 

佛陀看看跪在四周的諸大弟子,然後對阿難陀說道:

 

「阿難陀!想要離煩惱證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眾放在心中的。你要將老的女眾看做自己的母親,將年長的女眾看做姐姐,將年輕的女眾看做妹妹,阿難陀!你千萬要記住啊!」

 

佛陀回答上面的問題以後,又把荼昆、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說明。感情脆弱的阿難陀,想到這是佛陀最後的遺誡,一陣心酸,不覺流出眼淚來,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身邊,趕快跑到園中哭了一場!

 

阿難陀想到佛陀將要涅槃,別的大弟子們都已開悟,唯有他,今後依誰來證悟呢?想到從今以後,再沒有恩師給他服侍,他像斷腸一樣的傷心!

 

佛陀看到阿難陀不在身邊,就叫人去把他明來,又再對他說:

 

「阿難陀!你不要悲傷!有相會就有別離,有繁榮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對你說嗎?世間是無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壞了的車子用修補來維持,那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為的色身要壞,佛陀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你服侍我那麼久,勤勞而能忍耐,你對我沒有什麼缺失,我將以這個功德報答你。你用心精進修道,不久之後就會離開煩惱的繫縛,能開悟證果!」

 

佛陀說到這裡,阿難陀感激得泣不成聲,佛陀又看看大家,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阿難陀非常忠實的侍奉我多年,他很溫和而善良,他聽聞大法不忘,他的功德將來能在世間上發出光輝!」

 

阿難陀用手蒙著臉,悲泣地離開佛陀。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流淚不止,可是像這樣的流淚有什麼?要緊的是提出有關如何使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示佛陀才對,大家商量以後,又把阿難陀找回,公推他請問佛陀:

 

「第一、佛陀涅槃後,以誰為師?

第二、佛陀涅槃後,以什麼安住?

第三、佛陀涅槃後,惡人如何調伏?

第四、佛陀涅槃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仍像往常一樣,慈祥愷悌的回答道:

 

「阿難陀!你和大家好好記住,你們應依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遇到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就叫人起信。你們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住之處!」

 

佛陀的話,大家聽了更感動!更傷心!

 

這是多麼有權威的聲音啊!

 

佛陀就這麼進入涅槃了!

 

四面八方的弟子聽到佛陀涅槃的消息,都集攏而來,阿難陀想到佛陀生前,很少有婦人能到面前來參拜,於是他就先讓比丘尼和在家信女來親禮佛身,由此可知他永遠是婦女們的同情者!

 

佛陀涅槃後,摩訶迦葉主持法會時,在眾弟子面前當場指責阿難陀:「餘垢未盡,不可住此。」阿難陀只得表示自己會深自反省。

 

當天晚上,他發奮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於中夜即開悟證果。阿難陀立即去找迦葉,迦葉緊閉著房門不開,只答應讓阿難從鑰匙孔裡進來。阿難陀果然從鑰匙孔進入房中,這樣的神通力證明他已經得道了,迦葉便讓他升坐到獅子座講述經典。

 

最初結集的經典,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以及《譬喻經》、《法句經》等,都是這有名的第一次結集聖典大會,由阿難陀尊者誦出來的。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阿難陀在涅槃之前離開了摩揭陀國,前往毗舍離國。這時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毗舍離國開戰,阿難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國入滅,遺骨就不會分給毗舍離,如果到毗舍離入滅,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虛的恆河中間上空進入涅槃。

 

當阿難陀在渡過兩國之間的界河時,便從船上飛升到空中入放光三昧 放出種種色光,進入涅槃,聖體並分成兩半,使骨灰舍利分別落在河的兩岸。兩國國王於是各自拾取舍利,在自己的國內建造佛塔供奉,一個是在毗舍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個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稱為阿難尊者半身舍利塔。

 

摩揭陀和毗舍離兩國因為阿難陀入滅的因緣,遂釋嫌修好,不再戰爭,救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阿難陀尊者的犧牲,真是偉大崇高!

 

雖然阿難陀尊者入滅了,但他對佛陀的功勞,對佛法的貢獻,以及溫和善良、謙虛忍讓的聖格,永遠活在佛弟子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聽香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